真的可以“滴血认癌”吗
来源:中国家庭报    时间:2023-07-27 16:41:47

我国自古有“滴血认亲”的说法。在古代社会,医疗水平不发达,仅靠双方的血液是否相融来判定亲属关系,制造了很多“冤案”,“滴血认亲”也早已被现代的先进医疗手段所取代。然而,就在我们这个医疗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一篇所谓“滴血验癌”的文章却让不少人信以为真,以为只需要指尖一滴血便可以早期发现癌症。

“滴血认亲”不科学。癌症——这个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和特异性的疾病,真的可以靠一滴血来验证吗?答案是否定的。


(相关资料图)

“测癌症”≠做核酸

“滴血验癌”的原理看似靠谱。癌细胞在生长和扩散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死亡,死亡的癌细胞解体之后,致癌基因便会扩散到血液之中。如果我们能用核酸检测的方法将这些致癌基因片段检测出来,就可以发现癌细胞行踪。

虽然原理可循,基因检测技术也日趋成熟,但不等于说我们可以像做核酸那样测癌症,因为这项技术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目前已经发现的致癌基因有很多种,到底哪些种类是肯定能致癌的,哪些基因只是有可能致癌?再比如,基因检测的灵敏度是可调的,我们应该将阈值设在哪里才能兼顾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细节问题都需要通过大量实验才能找到答案。

把一种癌症筛查技术推向大众,需要积累海量的数据。不久前,某公司招募了6621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志愿者,用该公司自产的筛癌试剂盒对他们进行了检测,发现92人有癌症嫌疑。后续研究证明,其中的35人确实得了癌症,其余57人是假阳性。这个结果当然不算完美,因为这57人经过了将近3个月的各种后续检测,才算摆脱了癌症的阴霾,承受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目前临床应用的血液检查方法不能满足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需求。虽然液体活检技术正在飞速进步,但是主要应用于中晚期肺癌患者。对于无法获取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检测的人群,可利用他们的外周血提取游离DNA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指导靶向治疗方案的制订。但是由于癌症存在个体差异,并受生理、饮食和其他良性疾病等影响,因此,尚没有一个血液体液检查方法可单独用于筛查,都需要联合检测并结合其他的辅助手段。

肿瘤筛查的方法

病理学诊断依然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以下是肿瘤筛查的几种方法。

1.常规体格检查:常规体格检查首先需要详细询问病史,通过病史中发生的症状来初步判断有无癌症发生。由于大多数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通过基础的触诊、叩诊等可以发现很多癌症。

2.影像学检查:癌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等方法。肺部X线片可以发现肺部的肿瘤病灶,并且可以通过图形显示的特点区别是否是肿瘤。CT检查更为准确,密度分辨率较高,可检查大多数的癌症。

3.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癌症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病理切片检查、脱落细胞检查和组织印片检查。

4.肿瘤标志物检查:很多癌症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或分泌一些特殊物质,称为肿瘤标志物,可以特异性反映癌症的存在。较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肝癌的甲胎蛋白、鼻咽癌的EB病毒抗体等。

文/张戈(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文化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