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广西民族博物馆古人类研究中心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发表论文,公布广西崇左岩利洞新发现的中更新世早期大型哺乳动物群的综合研究成果。岩利洞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为研究华南动物群的演替提供了重要依据。
气候变化对哺乳动物演化的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但已发现的中更新世动物群大多局限在中更新世中、后期,处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的动物化石稀少。因此,专家对相关内容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广西专家在崇左岩利洞新发现的中更新世早期大型哺乳动物群化石,填补了这一研究的空白。
广西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姚艳燕:在岩利洞出土的这些动物群的种类上,它没有这些第三纪残留下来的一些物种,而主要是以中更新世常见的和晚更新世常见的物种为主,还出现了少量早更新世出现的一些物种,例如裴氏猪和中国貘等,那它的这样的一个动物群的面貌的一个转变,很有可能就是受到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影响。
初步铀系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利洞哺乳动物群的年代约为距今60万年,基本完成从早更新世向中更新世动物群的更替。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发生在大约120至70万年前,是一次全球气候系统的重大转型事件。此后,全球冰量显著增多,海洋表面温度下降,陆地干旱化程度显著增强。此次事件对陆地上哺乳动物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岩利洞哺乳动物群化石包含21个种属,出现了中更新世常见的剑齿象、裴氏猪、小猪、中国犀、中国貘,其余大部分为现生种属。
广西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姚艳燕:就是有一些动物种属的一些替换,说明了这些动物的演化,(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气候影响的 对于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证据。
论文以广西岩利洞遗址中 获得确切年代的中更新世早期动物化石为研究对象,与岩利洞周边地区早更新世以来的哺乳动物群进行对比,分析动物群的演化与更替的规律,探索华南地区动物群的演化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关系。
广西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姚艳燕: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地关注这个环境变化对哺乳动物演化的影响,我们将运用这个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第四纪年代学,埋藏学和环境学的这些学科,来探索华南地区动物群演化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关系,争取为广西的考古事业多出一份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
广西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号
2023-05-16
广西新发现中更新世早期大型哺乳动物群化石
-
青海日报
2023-05-16
西成铁路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世界热头条
-
柯桥日报
2023-05-16
“走红”背后 是一座了“布”起的城市
-
北京青年报官网
2023-05-16
贵州省开阳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生意社
2023-05-16
今日看点:5月16日生意社氯化钾(进口)基准价为3250.00元/吨
-
南方养生网
2023-05-16
青豆瓣和百叶怎么烧好吃?_世界看点
-
证券之星
2023-05-16
恒力石化:5月15日融资净买入1259.06万元,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6260.36万元
-
中关村在线
2023-05-16
3060Ti停产!为4060Ti让路_报资讯
-
UniDesignLab
2023-05-16
2023天大建筑学本科二年级课程作业展
-
策策聊个球
2023-05-16
1365万,再见勇士!公开离队想法,遭科尔弃用,你确实没得到机会